数智赋能教育,智慧赢创未来。2022年6月14日下午,云集国内外近二十名行业、企业、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专家、学者的基于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广州圆满举行。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会指导,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广州市电化教育馆主办,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协办,聚焦基于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发展,近二十位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青岛等地的国内外行业、企业、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致力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加快产教融合进程。
广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黄卉、二级调研员杨勇,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会会长杨志勇、原会长彭铁英,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王军,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校长王剑雄,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方昆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廖永红等出席论坛线下会场。方昆阳副馆长主持本次论坛。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王剑雄校长在致词中阐述了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成果,表示学校将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会、院、校、企四方合作的广州市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和“AI产教融合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人工智能优质教师与专业人才,牵头引领电子信息行业教育培训良性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广州中心城市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会杨志勇会长指出,本次论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的重要举措,有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抢抓职业发展新机遇,增创人工智能新优势,具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特点。

广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黄卉副处长以广州历史文化、教育体系格局、城市发展机遇与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成效、对外发展水平等为背景依托,阐述广州具备产业链条齐全、创新要素汇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条件,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未来将积极推动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广州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文化共融、品牌共建。

在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国内外行业、企业、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专家、学者分别就“工业互联网与产教融合创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中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解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向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在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影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开发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寻求产教融合创新探索,共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廖永红教授发表主题为《工业互联网与产教融合创新探索》的演讲,他提出在“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以数据为核心构建的智能化体系,有助于推动现有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更新迭代,重塑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知识体系,为人才赋能,以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新要求。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唐纪瑛校长在《人工智能赋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中分享到,学校教育以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创新专业教学,打造“智能+”特色教学,绘制学生画像,升级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三教改革,积极探索教学实践创新。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主任蒙美玲教授发表了题为《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智」为未來计划》的主题演讲,她认为要辩证看待AI应用对于社会的影响,合理培养青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人工智能发展储蓄后备力量。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高级讲师何小春老师发表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教育与交流——基于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教育实践》的演讲,他提出无人机专业建设积极打造以职业岗位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课程学习为根本,培养知识与技能;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升华知识与强化技能;以职业证书为推手,融入行业规范;以社会服务为输出,弘扬奉献精神;以对外交流为延伸,提升国际视野。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智慧财经系郭伊葭副主任以《中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中职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对照课标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连续性的必然趋势,其赋能传统专业数学化升级改造,推动“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生态建设,提高智能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寅峰副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引领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产教孪生理念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主题演讲,他围绕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分享“产教孪生”促进校企深融模式,建立“头部企业+生态”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和“校企双驱动”的产教融合新机制,云智融合、服务产业高端,创建新型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群支撑产业学院。

青岛电子学校崔西展校长在主题为《聚焦专业建设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讲中提出,学校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需求,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共赢之道;聚焦专业内涵,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响应“一带一路”,开创中职对外合作新局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青岛地方产业发展。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高级讲师冯敬益老师发表主题为《聚变融合悦创新 对标国际赢未来——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的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开拓视野、面向未来,推进学科整合,以“AI+学科”方式进行专业融通,思政融入人工智能课程,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素养。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何映彤老师围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Luminar AI软件在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应用研究》发表演讲,在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探索全球首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图像处理软件Luminar AI,推进图像处理课程步入教育3.0时代,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处理的应用。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王珺萩主任就《人工智能 智见未来》发表主题演讲,她以《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智见未来》等课程建设,提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载体,不断创新建设科创、应用和体验中心,推进产教融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子纬教授发表主题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简介》的演讲,他主要介绍新加坡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办学方式以及“基础知识传授+实践”的课程开展等内容,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方式,寻求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大湾区国家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职业人才的培养”的沙龙研讨环节,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研究部主任李赞坚作为主持人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文件要求下,致力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谋求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法,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王剑雄校长表示,要加强人工智能职业人才培养,要着力师资培养,推进人工智能教材的建设与推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育教学成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王军副校长提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最终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构建平台共享,搭建“智能+”学科教育,对接湾区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与校园建设。

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院校业务总经理刘彬先生表示,学校与企业发挥着相互支撑的作用,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学校为起点,学校的专业建设服务于行业的发展。校企应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在长期持续的合作中共同成长。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邬厚民院长指出,在课程案例的开发和应用、教材的改版和升级中植入人工智能相关内容,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教育与应用,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蔡敬新教授表示,专业性主题交流应推进长期化和常态化,助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并通过学术研究、合作研讨等形式,推进大湾区院校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大湾区人工智能教育的水平。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方昆阳副馆长总结道,来自国内外行业、企业、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专家、学者以不同的角度阐述在产教融合下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的见解,展示多元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有助于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迈入智能经济时代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论坛广受人工智能领域嘉宾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通过各位嘉宾的的精彩演讲和交流研讨,为今后更好地挖掘人工智能教育潜能,推动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交流和发展,加快产教融合进程,携手促进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也加快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考、新方法、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