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城校区建设
建设规划

科教城专题宣传——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22-04-11点击数:

 

一、学校发展定位

“把学校建设成为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适用技能人才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着力建设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类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9000人。”近期目标,是以创建省示范校和国家示范校为契机,将学校打造成为广东省电子通信、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州地区计算机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广州市中职学校电子通信实习实训中心,最终成为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

二、新校区建设规模增加

 新校区地处广州市东部山水新城增城区朱村街和中新镇广州科教城内(我校属于第三标段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位于教育城一期东),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85746.74㎡,总建筑面积201700㎡,计划办学规模为10000人。本项目总投资为109410.5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及图书室、实验实训场所、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及教师值班用房、室内体育用房、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地下室及架空层、室外运动场地、室外停车场、道路广场以及绿地等。

三、新校区办学环境提升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拟由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合并组建。其中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现有校区生均建筑面积为15.62㎡/生,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现有校区生均建筑面积为11.79㎡/生,新校区建成后,生均建筑面积为20.17㎡/生,建筑规模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的要求。

四、新校区规划、设计、建设及科技亮点

校园总体规划以广州教育城“岭南特色”、“低碳智慧”、“山水田园”为总体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本地块地形特点和学校功能要求,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努力创造特色可持续山水校园环境。在深入分析用地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城的整体发展思路,充分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共享核心、双面开放、组团环绕”的规划结构。共享核心:将校级公建集中设置在校园中心地带,主要包括公共教学楼、体育场及食堂,缩小服务半径,方便步行到达,并结合中央景观打造舒适宜人的校园中心区。双面开放:北侧:面向敬学九路敞开的入口广场,与对面院校形成沟通交流。南侧:开放的校企交流活动场所,增强了校内外的联系,服务社会。组团环绕:宿舍组团及实训组团呈C字形围绕共享核心设置,方便学生使用。各自的组团庭院与环状步行体系连接,增加了组团间的共享性,并形成了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环境。

校园总平面布局顺应广州教育城整体城市设计,结合学校自身特质,将校园规划为综合办公区、专业实训区、公共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交通体系以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低碳交通为原则。地块北侧设置主要出入口,西侧和南侧设置次要出入口。车行道路沿地块外围设置,在组团间设置地面停车场,在中央景观带结合人防工程设置地下停车场,方便各组团使用,停车数量满足规范要求。道路曲直结合,景随路行,同时利于减缓校园内机动车速。步行街道体系呈环状设置,贯穿校园,将各组团庭院连接起来,同时设置公共连廊,共同成为校园活力走廊。

校园整体形象以简洁、现代、轻快、明朗为主基调,结合地方气候特色及建筑功能,穿插庭院、连廊等各种室外、半室外趣味空间,既强调建筑本身的自然通风,也刻意塑造了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契合了现代岭南的文化内涵。公共连廊贯穿于教学区的各个组团之间,方便师生的使用。建筑色彩选用上凸显明朗淡雅,体现岭南特色。反应到建筑上则是以黑白为主基调,建筑主墙面为明快的白色,辅以灰色基底,在近人尺度增添变化和乐趣。生活区则在黑白基调的基础上加入暖色的活跃要素,增添生活区的轻松氛围。在教学组团的体量控制上,采取了以面带点的空间模式,首层及局部的二层空间连通,设置各专业的大型公共空间及特色展示空间,增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三至五层独立使用,保证了各专业的教学特色。   

五、新校区建设的社会效益

广州市职业技术院校迁建(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工程建成后,将完善广东省、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职业教育院校布局的目的,实现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也为我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创建南方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满足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1、有利于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创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新需要。

在我市中职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信息类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行业上,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得到信息技术类行业专家好评,提高了学校在信息技术类产业的知名度,突显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专业方向的优势。通过新校区的建设,加快推动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适应广州市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挥优势,适应市场,提供需要,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区域联动发展,搭建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院校交流合作平台。

职业技术教育集聚区的建设,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的教学服务设施将为莘莘学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建成后,将改善迁建前校园的职业技术教学、实训、培训条件,符合国家、省、市“十二五”期间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之中,从而进一步推动省、市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通过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广州教育城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广州市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广东省的职业技术教育,本项目是教育城一期入驻院校之一。项目的建设能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广州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3、提高城市文化品味,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本项目建设是增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州东向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树立城市品牌和提高知名度,通过向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宣传城市教育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教育氛围,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优化教育结构,完善广东省、广州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带动社会事业长足发展:项目的建设能提升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入学条件及教学质量,有利于国民受教育质量的整体拔高,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增城市加快推进广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方针,并直接带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该项目按照高水平、高标准的目标进行建设,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附校区现貌图、新校区效果图

 

校区现貌图1

 

校区现貌图2

 

 

新校区效果图1

 

新校区效果图2